在艰苦的革命战争时期,我军因为缺少完善的后勤保障能力,许多时候只能靠从敌人那里缴获武器弹药。
而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我方38军一夜之间穿插到三所里,牢牢堵住了敌人南逃的通道,迫使敌人丢弃了绝大部分重武器和数量惊人的物资。
38军作为四野主力竟入朝首战失利,全军卯足了劲要打个翻身仗
许多人都知道曾经的38军是解放军中一等一的主力,而其“万岁军”的称号就是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打出来的。
1949年随着解放战争形势变化,中央军委下令统一全军番号,原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更名为第四野战军第38军,下辖112、113和114三个师。
这三个师的前身可以追溯到长征之前的红25军和彭德怀平江起义后带上井冈山的红五军,在东北期间其作风过硬、屡建功勋,成为四野一张王牌。
展开剩余92%38军改编后被编入第13兵团参加渡江后向两广进军的战斗,1950年该军又被调回河南,担负起了中央军委直属预备队的重任。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我国东北边防形势迅速紧张,党中央毛主席果断决定调38军在内的四野主力迅速回师东北组建东北边防军。
后来随着“联合国军”大举越过“三八线”,毛主席正式决定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准备入朝参战,尽管38军的装备水平已经属于我军中的翘楚,但许多作战连队只能统一使用日式枪械。
幸好弹药还算充足,当时每个战士随身携带大约40发步枪弹,每挺轻机枪备弹500发子弹,每一个重机枪班携弹1000发子弹,装备在连级的掷弹筒备弹25发,营/团级的日式步兵炮或美式迫击炮备弹40发,师属山炮每门备弹30发。
10月19日志愿军入朝参战,39军首先在云山地区打响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枪,然而被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和毛主席等首长寄以厚望的38军竟然在第一次战役中连续出现失误[1]。
先是在向熙川进攻时因大量朝鲜难民堵在路上耽误了一天行程,到达熙川之后又从一名朝鲜人民军军官那里听闻了美军黑人团的不实信息。
由于我军成立以来从未同黑人部队交战,只好谨慎行动,致使韩军第8师团摆脱了我军合围,第一次战役结束后38军的战绩居然垫底。
此战后38军军长梁兴初与其他几位军长到志愿军总部开会,彭德怀拍着桌子大骂梁兴初:“我让你们军去熙川为什么停下来,敌人只有一个营你硬说有一个美国黑人团。都说你们军是主力、你是虎将,可我看你就是鼠将!”
最后彭德怀居然连“挥泪斩马谡”这样的话都说了出来,梁兴初只能羞愧难当又倍感委屈地离开了志愿军总部[2]。
38军各级干部也普遍认为未能首战告捷对不起以往取得的荣誉,大家都摩拳擦掌表示下一次战役时一定要让所有人都对38军刮目相看。
连续作战113师又奉命奔袭三所里,先用缴获敌人的装备提升战斗力
11月17日第一次战役刚刚结束仅10天,我军就发动了第二次战役,原因是第一次战役后“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仍然不相信中国军队已经进入朝鲜。
他命令西线的美第八集团军和东线的美第十军及配属的韩军、英军、土耳其军大踏步逼近鸭绿江,甚至放出豪言“一定兑现让小伙子们圣诞节回家的承诺”。
美军大踏步北进导致各部之间被山岭所隔,给了我军穿插其后再关门打狗的绝佳战机。
11月26日,38军终于得到命令进攻位于德川的韩军第7师团,随即仅用一天时间就将其全部歼灭,敌军的156门火炮、218辆汽车都成了38军的战利品。
但梁兴初也意识到接下来有可能承担更加严峻的任务。果然27日彭德怀就命令38军113师强行军72.5公里到达三所里,待西线我军主力形成对敌人的合围后,坚决堵住敌人南逃通道。
然而命令传达之后,113师许多干部都面露难色,原来由于美军飞机统治着朝鲜天空,38军出国时配备的153辆汽车在经过补充之后也仅剩57辆,战士们只能依靠自己随身携带的弹药和粮食作战。
歼灭韩军第7师团后炮弹已经所剩无几,战士们手中的子弹和手榴弹也远不够再进行一次大规模战斗。
幸好113师后勤军械科科长杨春明带着徒手司机排打扫战场时发现了一个山洞里停着200辆满载弹药的卡车,师长江潮、政委于敬山闻讯后马上决定全师现场换装备。
他们一面命令战士们把能用的美式枪械收集起来,一面分发汽车上运输的弹药。
许多战士早就对兄弟部队用上美械自己还用日本鬼子的武器非常愤懑,换装令一下,大家便在最短时间内把手里的家伙更换了一遍。
据后来统计,38军再次出击时每名战士身上携带有120发子弹和8颗手榴弹,每挺轻机枪备弹1500发子弹,重机枪的备弹量增加到3000发;
每门迫击炮有60发炮弹,就连卫生员携带急救包都有40个。
此外,师后勤马车连还拉着1个基数的弹药,各团属骡马排另驮运输子弹和手榴弹各30箱,而且大家还尽可能地收集敌人的干粮和罐头,使之前只携带3天炒面的战士们原地饱餐一顿之后又每人携带了6天的口粮。
但接下来前往三所里不但要翻山越岭,而且为躲避美军飞机只能在夜间行进。113师副师长刘海清和干部们走在前面用实际行动鼓舞大家,战士们都紧紧跟在战友后面咬牙坚持。
由于刚刚打完一仗又长时间奔跑,到黎明时分许多战士已经疲惫不堪,甚至个别人吐血掉队,但是大家没有一个人叫苦。所有人都只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三所里,哪怕死也要死在阵地上。
当113师战士翻越长安岭时,距三所里还有最后的15公里,可是天已经完全放亮,他们无法继续隐蔽。
关键时刻,江潮师长果断下令所有人抛弃对空伪装,以整齐队形大摇大摆地沿公路向南行军。
江潮这个命令让所有战士们都感到非常困惑,但大家果断执行,果然很快一架美军侦察机就出现在他们头顶。
美军飞行员早就被告知中国军队只敢在夜间行动,所以他看到眼下这支穿着破烂的军队想当然的认为是被我军击败的韩军。
他不但没有向上级通报此事,反而告诉后方的留守部队要赶紧用大米和咸鱼做饭来招待“战友”。
江潮如此反其道的行为成了113师能够顺利完成任务的关键性举动,当28日8时338团先头营终于到达三所里时他们已经连续行军了14个小时。
以血肉之躯硬扛敌人大获全胜,我军缴获无数
正是113师战士不顾疲劳的强行军才避免了战机转瞬即逝,因为他们刚刚构筑好工事南撤的,美骑2师5团搜索队就出现在三所里。
此时的美第八集团军各部都遭遇我军围攻而陷入极大混乱,麦克阿瑟只好命令他们收缩兵力沿公路向南撤退。当美军搜索队到达三所里时完全没有想到这里会出现中国军队,我军战士果断开火将其全部歼灭。
江潮师长观察地形后命令337团占领电报中没有交代的龙源里,之后几个小时38军另外两个师的部队源源不断赶来巩固阵地。
当心有余悸的美军士兵与坦克、卡车一窝蜂的涌向三所里时,113师炮兵首先对其进行一轮炮击。
被打蒙的美军一时间慌不择路竟向北溃逃,结果许多车辆撞在一起,反而加剧了自身的混乱。很快美军高层就得知三所里已经被我军控制,麦克阿瑟一面命令第八集团军不惜一切重占三所里以拯救这一支重装部队。
一面又急令在三所里以南的英军第29旅等部迅速北上,试图在38军背后给其主力南逃打开一个缺口。
接下来的战斗就完全成了我军战士用钢铁般的意志去对抗敌人的钢铁装备,被逼到绝境的敌人动用全部火炮向我军阵地进行火力覆盖。
其一个105毫米榴弹炮营在22分钟发射了3206发炮弹,创造了在实战中每门炮每分钟发射8发炮弹的世界纪录。炮击一结束,敌人就蜂拥着向我军阵地发起了人海冲锋,可只要我军战士一开枪他们就立刻如受惊的兔子迅速缩了回去。
敌人虽有拥有火力优势却不敢同志愿军战士面对面进行肉搏战,这就是非常典型的一支部队丧失了战斗意志就会变得羸弱不堪。
北上的英军29旅和美骑兵1师本以为可以配合第八集团军来个两面夹击,却没防备自己也被我军包围陷入苦战。
战至黄昏,我军阵地已经经受了几十轮的猛烈炮击,却依然岿然不动,其它主力部队也在猛攻将敌人的活动范围压缩得越来越小。
濒临毁灭的敌人不得不动用最后的精锐部队,在坦克的引导下试图杀开一条血路,但是我军战士发扬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不顾猛烈的炮火用炸药包连续炸毁敌人坦克,再次击退步兵。
第二天,南北2个方向敌人距离近得已经可以用炮火互相支援对方了,但就是无法突破38军各部的阻击。为了避免全军覆没,麦克阿瑟只好命令第八集团军丢弃全部重装备,所有士兵从周围的山地“空着身子”逃向南方。
三所里之战可以说是美国陆军从未遭遇过的惨败,毕竟他们当年消灭了德日大量王牌部队且朝鲜战争时装备更好。
战斗结束后,仅113师就歼敌3200余人,缴获了坦克114辆、榴弹炮136门、其它火炮253门、汽车1500余辆等物资。
可以说正是38军113师在三所里死死堵住敌人南逃路线,才让我军打得美第八集团军失去了战斗力,进而形成了整个朝鲜战场上对我军极为有利的战场态势[3]。
当彭德怀听闻38军先是创造人类山地急行军纪录后,而后又在三所里顶住敌人猛烈攻击终于完成任务后非常兴奋,还为之前对38军的批评感到自责。
他亲自起草给38军的嘉奖电报,临发报时又加上了一句话“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38军万岁”。
战场形势突变我军再难以战养战,强大的军工产业才是胜利的根本保障
38军通过缴获美军装备战胜美军的战例难免会让大家产生可以通过以战养战来弥补武器装备差距,进而一鼓作气把“联合国军”赶下海的错觉。
但是在第三次战役“联合国军”又一次惨败后敌人也迅速采取措施,李奇威被派到朝鲜战场后接替麦克阿瑟成为“联合国军”司令。他认真总结战报后。
终于发现我军攻坚能力不足和只能靠随身携带弹药作战的弱点,故而在第四次战役开始时,敌人面对我军的穿插合围,不再慌乱后撤,而是将坦克装甲车集结成“乌龟阵”死守。
同时美国空军也更加疯狂地攻击打扫战场的我军,这样我军即使歼灭了敌人一支部队也根本没时间收集利用缴获的物资。到第五次战役中,我军被敌人抓住弱点,未能达成战役意图,双方进入了沿“三八线”附近进行阵地战的新阶段。
之后我军个别小分队在一些战斗中也创造过歼灭当面之敌、缴获武器弹药后继续作战的战例,但再也没有一支连以上的部队能做到通过歼灭敌军来改善自身装备水平。
同时志愿军总部和毛主席也都认识到同美国这样强大的敌人交战是不能指望战场缴获的,只有建立起我们自己的军工体系才能让战士们的粮食弹药有保障。
于是在抗美援朝如火如荼时,我后方的工业化建设也同步展开,到1953年我军就已经能基本保障朝鲜前线部队弹药的正常供应。
之后通过引进苏联的156工程,我军在60年代完全实现了陆军装备的国产化,而且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中我国的步兵轻武器居然对印军产生了代差。
所以在回撤时,我军才有底气将缴获的全部印军武器“还”给敌人,而前年美军撤离阿富汗时却再一次给敌人做了运输大队。
参考资料
[1]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中国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
[2]任桂兰,李宗儒·统领万岁军-梁兴初将军的戎马生涯·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544-546
[3]全景式回顾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国军网·2019-08-06
发布于:天津市